一、案情介绍
近期,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大数据“杀熟”问题调查结果显示,过半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“杀熟”的经历,网购平台、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消费大数据“杀熟”嫌疑最多。
二、嘉宾点评
如何避免经营者利用“大数据”来“杀熟”的最佳途径是充分竞争。消费者只是懒得“货比三家”,才给了电商“杀熟”的机会,但随着舆论的声音越来越大,消费者早晚会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害,最终经营者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,则“熟客”的分流是早晚的事情。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,必然会有其他竞争者来争夺这一块市场。品牌的打造需要多年的积累,而毁灭只需要一条负面新闻。所以,我认为,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,打造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最重要的。其次,我认为大数据时代,需要规范大数据的合理应用。《电子商务法》明确规定,一是在针对消费者个人特征提供商品、服务搜索结果的同时,要一并提供非针对性选项,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,这是一个方面,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,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,必然是每个国家监管者的难题。如何加强监管?我认为,首先要加大违法成本,建立违法行为投诉举报的奖励制度和违法行为定期曝光制度。其次,通过举证责任的分配,完善消费者的维权途径,建立行政监管和司法维权的双层保障机制。